630阅读网

630阅读网>黎原回忆录 > 第12章(第1页)

第12章(第1页)

??那时农村民风淳朴,农民对于向国家上缴田赋,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称之为&ot;完粮&ot;。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完粮的观念很深,无论满清还是民国,农民都视之为天经地义,是应尽的义务。农民凭地契到县城完粮,每亩田地一年要缴纳一定的田税。完粮的凭证就是地契,所以农民都将地契看作是命根子。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总是小心谨慎地收藏着家里的地契,将它放在一个铁盒子里,再藏到小偷找不着而又不易受潮的地方。家里地多的人一般都是自己上县城完粮,记得我家每年都是由朱老舅去。地少的贫困人家则由村长代收代缴。当时同村的居民大多能和睦相处,地主和穷人之间,表面上也过得去。但不同村落或家族之间经常因争夺土地、水源发生冲突,双方纠集几十甚至上百人,带着梭镖、大刀、棍棒等混战一场,有时把一方打败了或经人调停劝解,双方就散了。如果失手打死了人,往往会发生更大的争斗,还要到官府打官司。我就见过两场大的械斗,一场是我们关家店关家和谷家不知何因发生械斗,双方都集聚了很多人,打了一阵没出大事,也就散了。另一场是我随四爷在张家读书时,张家老四同姬家争抢农田用水,打群架时被对方失手打死。后来姬家赔了钱,凶手坐了牢才算了事。这种矛盾一直延续着,有时会影响几代人。各宗族新的继承人首要任务就是宣誓继承前辈的遗嘱,祖上的遗书常常记录着本族的仇人为某某,对仇人绝不能手软,一定要报仇雪恨。它往往成为继任者终生的誓言。

在我上中学以前,国民党尚未统一中国,家乡驻防的全都是北洋军阀的军队,有些军阀部队其实就是收编的土匪,他们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当时在我家乡一带驻防的主要是任应歧的部队,他原本是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第十师师长。1927年初,当北伐军准备进军河南时,任应歧阵前倒戈,转眼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此后仍驻防潢川一带。他的一名部下戴民权就驻扎在息县县城。戴的部队就是土匪改编的。那时的农家子弟是不肯当兵的,正所谓&ot;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ot;。因此,戴部招收的士兵大都是无业游民和地痞无赖,纪律非常差。当时老百姓就怕过兵,军阀部队路过的时候那真是鸡犬不留,当兵的一进村是见猪杀猪,见鸡捉鸡,所有吃的是一扫而空。如果不逃,年轻的姑娘就会遭到奸淫,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肯定会被捉去当夫役。我小的时候,就经常随大人到河对岸二姨家躲避。

除了军阀部队的横征暴敛外,时常还有小股土匪打家劫舍,散兵游勇勒索,逼得民不聊生,于是河南的农民开始纷纷组织红枪会,抗暴抗捐。红枪会完全是农民的自发组织,最初的称号有好多,如大刀会、扇子会、黄枪会等,我们镇上的红枪会就叫太极道。它没有明确的纲领,主要就是反对军阀的苛捐杂税。红枪会最初是由一个一个的村子单独发展起来的。开始时相当分散,大都是先由村里习武的年轻农民组成,每村有一个武教头。后来几个村子合起来选一个大头目,慢慢地发展成几万人的规模。整个息县较大的村庄都设有红枪会堂,是它的基层组织。每堂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会众在会首的主持下,习武练功,演习战法,遇事得服从调遣,拼命冲杀,不当孬种。为了鼓舞士气,红枪会还表演所谓的刀枪不入。他们用的枪都是土造的,子弹也是自制的,最多不过就打百十米。会首事先做好试验,掌握好距离,令一排会众向另一排距离合适的会众瞄准射击。子弹射到身体时,早已失去了力量,四周的村民看了真是惊讶不已。我看了以后也是深信不疑,真以为他们可以刀枪不入呢。我们县的红枪会兴起于1923年,以后慢慢地组织起来,自发地抗捐抗税。

此外,各村的红枪会还安排夜间打更放哨,防匪防盗,起到了一定的维护地方治安的作用。1926、1927年间,息县的红枪会曾两次组织几万会众围攻县城。我的一个堂兄刚结婚两三个月,也参加了围城的战斗,不幸被打死。据回来的人说,他们抬了一口棺材,里面装满土制炸药准备炸县城,城门没有炸开,红枪会众认为出师不利,情绪低落,守城的军阀部队趁机出城追杀。红枪会众就撤到离县城东15里的新铺街,在淮河东岸防守,同军阀部队相持了大约两周。当时镇上各家各户还给红枪会送饭,并运去土炮协助防守。但最终红枪会还是没有抵抗住军队的进攻。失败后,会众就四处逃散。军阀部队挨家挨户地搜捕,烧掉了关家店全镇的民房。从此人民生活更苦,很多人沦为乞丐。

红枪会完全是农民的自发组织,抗捐抗税,反对军阀横征暴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思想落后,封建迷信,因此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很难再进一步壮大,一旦外界环境转变,往往就自生自灭了。

那时的农村社会还基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但也有了外国经济入侵的痕迹。吃、穿都是靠自家的田地。农家种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基本是自己加工;收上来的棉花也是自己纺线织布。穷苦人家没钱染布,就只能将织好的布和树叶一起煮。村民们喝的酒也大都是自己烧制的高粱酒。我们家乡产芝麻和花生,老百姓吃的油也主要是自己榨的芝麻油和花生油。当时有几个行业特别突出,一是竹制品,我们镇上就有好几家经营竹制品的竹行。老百姓家里用的桌椅、床铺基本上都是用竹子编的。另一个就是烟行。我们家乡的气候特别适宜种烟叶,老百姓家家都种,每个镇子也都有几家加工烟叶的烟行。成年男人几乎都抽烟,抽烟有很多讲究,家里来了客人,要用上好的烟叶招待。家境好的抽水烟袋,是铜质的,每天都要擦得很亮;家境差一些的就抽旱烟袋,用一根粗细适中的竹竿制成,一头挖一个洞用来装烟丝,一头当烟嘴,中间打通,大约一尺来长。我们家里就预备有招待客人的水烟袋,家里也种过烟,父亲还卖过烟叶。息县离武汉很近,这时乡间已有人买洋烟、洋火、洋油、洋布等外国货,当然只有有钱人才用得起。我是到县城上小学后才第一次穿上洋布的校服和南洋陈嘉赓兄弟公司产的白胶鞋。我在乡下还见过日本的仁丹、英国的哈德门牌香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龙山奇鸣  苏年·沃特安妮海瑟薇  抗日烽火录  穿越恶龙:开局国王献祭公主苏年·沃特安妮海瑟薇  三国之第一神射  皇帝也疯狂:历史上的玩闹皇帝  帝师传奇  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吴忠贤周仁帝  绝密情报  高岭之花,不要跌落神坛!(快穿)  国情咨文  大宋职业侦探  位面商人有眼泉  终极法则  痞子混古代  最后的远征女兵  末世危机之最牛农场主  黑色球体  黑太阳  长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